电动车新规出台后,绿源的电动车有了个意料之外的好处,就是合规成本特别低,比其他牌子的电动车低不少。
电动车新规最让人匪夷所思的部分,就是对充电器的各种奇怪要求,既要求性能规格符合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又要求型号规格要和电动车本身的电源电池及附属功能适配,不能是第三方品牌,必须是原装充电器,还要求外观完整,不能有破损,还要求充电器本身在保修期之内。除此之外还对电动车本身有各种要求,比如各种涉及电气的部分,诸如灯饰,电池,马达,线路等都要求适配原规格,不能改动,不能使用第三方品牌和配件,必须使用原厂产品。
以往许多使用电动车时的一些用较低的成本来延长使用寿命的技巧基本上都失效了,比如找电动车改装店换第三方的大容量电池,比如用第三方制作的大功率快充,还有一些人喜欢对电动车进行改装,比如解除限速,换用强力碟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些方法以后不仅要被严禁,而且被查之后要重罚了。
比如电动车新规要求不仅钓鱼要戴头盔,骑车也要戴头盔,甚至部分车型还要求要有驾照。
电动车从一种零门槛的快速代步工具,逐步变成了一种“正规化”的机动车辆,我估计有朝一日甚至会要求禁止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必须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到时候电动车彻底成了摩托。
绿源的车子有这么几个好处,一方面它是石墨烯电池,而现在电动车新规的有关限制主要是针对锂电池和锂电池适配充电器的,绿源的石墨烯电池由于安全性比较高,不易着火,所以可以一定程度上绕过电动车新规。
其次是绿源的车子是按照耐用品标准设计的,宣传的说法是一车骑十年,不是那种用个一年半载就扔掉不要的消耗品,所以产品质量比较过硬,相对来说比较堆料,皮实耐用,不容易损坏,电动车不是精贵的工艺品,是要经风霜临雨雪的生产工具,必须经拉又经拽,经蹬又经踹,经洗又经晒,经历这一切之后还不能随随便便就坏掉,特别是电动车新规下宝贝的充电器问题,绿源的充电器非常瓷实,哪怕磕碰摔打也不易损坏,不容易出现因为出了点破损就在过路口的时候被拦下来检查然后罚款的问题。
保修期比较长,不容易出现半路被人拦下来检查的时候发现设备过了保修期,只能乖乖掏钱的问题,另外车子和充电器奉行一车一充的原则,车和充的保修期相互适配,不会出现车子还没过保修期而充电器已经过了保修期,结果被罚款的尴尬问题。
虽然执法力度并不算高,密度也不算大,但要是偶然被拦下来查了,罚款,终究是个麻烦事。
最后,绿源的电动车如果配件和耗材出现了损坏可以很方便的维修更换,因为绿源的网点比较全,而且保修期比较长,所以维修更换的成本比较低,不用掏太多钱就能更换新配件和进行维修,再加上绿源的网点使用的都是官方配件和耗材,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技术标准与原始型号保持一致,而且都是官方原配件,牌子货,不会出现某些牌子用第三方配件来凑数以压低成本的情况,避免了因为维修更换配件导致违规,可以说把合规性做到了极致。
为了确保合规使用,真是煞费苦心,就算不恰饭也值得吹两句。
吹完了绿源,再说回到电动车新规上。
具体到我们这边的执法力度还行,不算特别严苛,就是在几条市中心主干道的几个路口有拦路检查,检查频率似乎也不算太高,只是偶尔能见到几次拦路检查。
实际上这也是包括电动车新规在内国内相当一部分法规最大的问题,先不谈法规本身的条款是否合理,首先执法成本和能否落实就是个问题。
中国现在有3亿多的电动车存量,真要做到挨个上牌,挨个查设备规格,挨个查头盔,挨个查充电器是否是属于原厂品牌和保修范围内,挨个查是否合旧规不合新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个天文数字,光是对执法力量的组织动员就需要至少是一场局部战争的动员水平。
这个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就为了管几台电动车,实在是让人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而且现在恐怕真没有那么充裕的行政资源去做这种事了。
现在电动车对居民来说不仅是出行工具,还是生产力,特别是很多自由职业者和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工作内容要是离了电动车根本没法开展,离开电动车对他们来说真是地球都不转了,所以说实话,电动车新规没法高强度执行,某种程度上不是坏事。
像是快递人员和外卖骑手,很多外卖骑手骑的车都是自己的车,他们自己承担自己的劳动成本,没有公费报销或者劳动用品补贴,这些法规出台后最受影响的就是他们,因为这增加了他们的劳动成本。
实际上这种制定出来又难以实施落地的法规是非常损害公信力的,你制定一部法律,然后无法实施,公众看到的是什么?公众看到的不是你的执法成本高和执法难度大,而是公权力的虚弱和局限性。
某种程度上,公权力之所以无所不能,是因为公众相信公权力无所不能,如果公众不再相信这一点,有些事情恐怕就不那么好办了。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